醍醐寺的最後一站是下醍醐的「伽藍」部份,從官網上看,如果還要進到伽藍之後的上醍醐山區的話,還得另外付入山費。看來如果要完攻醍醐寺的話,口袋還得要夠深才行!真不愧是和揮金如土的豐臣秀吉淵源頗深的地方。()


走進宏偉的仁王門,長長的參道兩側種的不是櫻花,而是一整片綠蔭蔽天的杉樹
(松樹?),每一顆有如立正站好的衛兵般,直挺挺的樣子如果不細看,還以為是一片竹林呢!因為這片樹林的緣故,一走進來就覺得溫度下降了好幾度。


也許和時間已近傍晚也有關系吧?越往裡走,越感受仁王門外沸騰吵雜的熱鬧市井之相,慢慢地被阻隔在外頭。明明都是在同一個醍醐寺內,但和三寶院中,看著一群人擠在小小的室內,排隊等候寫朱印,幾乎覺得那是一手交錢一手交貨的情況相比;似乎只有在伽藍內才感覺到屬於佛門淨地的莊嚴神聖。



位在醍醐寺一角的清瀧宮,供奉的是清瀧権現
/善女龍王。本殿和拜殿都是由上醍醐所分過來的,可見信仰之濃厚。據說清瀧宮每年四月都會在這舉辦清瀧権現櫻會,雖然來的時候沒看到什麼活動,但可以想見會是非常風雅的吧。


在清瀧宮的對面,是名列國寶之中的五重塔;建於西元
951年,高38的五重塔是京都府內最古老的木造建築物。五重塔古典優雅的外貌,讓我想起奈良;剛去過山西的老爸則是聯想到應縣木塔。


下醍醐的深處是供奉七福神之一:弁才天女神的弁天堂。太陽開始下山了,走到這邊覺得特別的涼快,明明剛才還在三寶院煩燥的熱到出汗……弁天堂是非常典雅的朱紅柱搭配雪白牆壁,和青綠屋瓦的形式;坐落在池水中央,由一彎太鼓橋連接。
聽說在賞楓季節,連池水都會被楓紅映成紅色。現在還是楓葉剛剛長出來的春天,很多還只是光禿禿的樹枝,但幾朵櫻花的點綴就很引人入勝了。


因為看到不少人走過太鼓橋,在弁天堂往大講堂的方向仰望又指指點點的;好奇心驅使下也走過去瞧一瞧,究竟是什麼吸引大家的目光呢?原來大講堂屋頂上有一個非常精美的寶珠,細膩的工法讓它有如從唐卡繪圖中拿出來的一樣,讓人讚嘆古人的工藝美學。


最後走回供奉藥師佛的金堂,列為國寶的金堂完成於桃山時期,長
12.7公尺的正面讓它看起來氣派非凡、相當宏偉。金堂前寬闊的廣場是每年「豊太閤花見行列」表演的主要場地。


老爸說都到這裡了,就過去用手拜一拜,心誠則靈。不過,因為巨大的金堂和遼闊的廣場產生視覺上對距離的誤差,總覺得在廣場上走好久,金堂就是走不到呢……走到金堂前,才真正覺得和這麼宏偉的殿堂相比,人好渺小啊!


不遠處傳來敲鐘聲,徘徊在伽藍內的遊客也三三兩兩的往出口前進。為慶賀豊太閤花見行列,寺內佈滿印有豐臣家家紋的布幕牆,在黃昏的氛圍和人煙稀少的醍醐寺境內,總覺得有種來到電腦遊戲世界裡的不真實氣氛呢!

 

 

京都の日本建築-醍醐寺

http://web.kyoto-inet.or.jp/org/orion/jap/hstj/fusimi/daigoji.html

 

秀吉花見の京都醍醐寺 (有放大的細部地圖)

http://mori70silver.dousetsu.com/11YuuhoClub12041.htm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rr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