頤和園是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,園內集各家經典之大成。裡面有山、有湖、有小河、有島嶼,大大小小的橋樑更是難以數清;有世界上最長的長廊,也有高高在上的佛寺;而在大園林之中,又有幾座小園林鑲嵌其中。真是一處一風景,各個景致又相互呼應,互為主角,讓人百看不厭。

 

頤和園共有290公頃,其中昆明湖佔了四分之三的面積。走一園就算腳力好也要兩個鐘頭,要是天天來這裡慢跑,相信很快就能練成馬拉松健將…大部份的觀光客只有在長廊走一走,十七孔橋這一面的觀光客明顯少了很多。

 


延著綠柳成蔭、讓人心懭神怡的河岸步道,這一面和湖對面長廊的雕樑畫棟不同,大多是湖色山光的自然景致,間或點綴幾座古色古香的小橋。步道一邊是的迎風搖曳的柳樹,一邊是古老的石牆,走在其中,晨曦從稀疏的枝葉間灑落,一片的綠意盎然。

 



不過……因為是深秋的清晨,空氣凍得讓人都快成了冰棍兒了。那些許的薄陽幾乎透不出溫暖,但還是讓我每看到一大片有陽光的地方,就樂顛樂顛的跑過去,站立位,曬太陽。沒辦法,誰叫我來自冬天
15度就叫冷的南方島嶼呢!

 
一路上楊柳為伴,美景天成,反而找不出話來形容了,只能借古人的詩句一用。

 

 

楊柳青青著地垂,楊花漫漫攪天飛。

柳條折盡花飛盡,借問行人歸不歸。

( 送別詩 隋 無名)

 

 

碧玉妝成一樹高,萬條垂下綠絲縧。

不知細葉誰裁出,二月春風似剪刀。

(詠柳 賀知章)

 

 

灞岸晴來送別頻,相偎相倚不勝春。

自家飛絮猶無定,爭把長條絆路人。

( 羅隱 )

 

 

 

走著走著來到「玉帶橋」,它是西堤六橋中唯一的一座拱橋。用漢白玉與青石砌成,凝玉般的橋身,以一個很有戲劇的拱形彎在湖面上。連穿步鞋的我都覺得這座橋的曲度很危險,真不知道清朝那些穿著花盆底的貴妃娘娘們是要怎麼走過去呢?

 


走到這裡突然發現:已經九點多了。哎呀
~~還跟晚起的朋友約10點半回安縵頤和的。看來要加緊腳步了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rr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