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林氏璧大人的部落格裡看到他引述“尋找櫻花”書中的一句話:『如果到京都賞櫻,只能看一個寺院,就看醍醐寺』。因為這句話,對醍醐寺產生無限的嚮往,造就連二次賞櫻都排了醍醐寺。只為親眼目睹那描寫中,美的讓人屏息的櫻花。


還未到醍醐寺,就可以從外面排的長長的車潮感受它在日本人心目中的地位。平時這個郊區的小巷弄相信少有這種車龍的大場面,勉強可以雙向通車的小路,常常發現車窗外,車子驚險地避過門簷屋角的情形。幸好,公車雖然是一步一停,但也不至於塞著不動。終於,盼望已久的醍醐寺出現在眼前。

醍醐寺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1598年由豊臣秀吉舉辦醍醐の花見,盛大的賞櫻大會秉持著秀吉一貫的奢侈華美,史上無人能出其右。然而,在宴會後不到半年的時間,豊臣秀吉就如櫻花凋零般逝去了,讓醍醐の花見成了絕響。時至今日,醍醐の花見仍舊在每年4月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辦,讓人緬懷當時的情景。

 

在這裡,各色不同的櫻花輪流綻放,從外圍被稱為櫻之馬場的參道,到靈寶館 、伽藍、三寶院和藏在深處的憲深林苑;體會被櫻花的美醍醐灌頂的滋味。


進入醍醐寺,先進入三寶院,門口有僧侶負責幫來往的遊客收門票。雖說這裡是超級賞櫻景點,但把門票交給僧侶感覺還是怪怪的。好像他們不是四大皆空的僧人,而只是像迪士尼的員工般,穿著制服來上班工作而已。說起來寺廟收門票這點就和台灣很不一樣了,就當作是國情不同,入境隨俗囉!


三寶院庭園是相當值得一見的庭園。從寢殿式的表書院看出去,可以仔細欣賞這個從不同的角度看,會有不同面相的庭園。一方池水中佇立兩個小島,是取海外仙山的意象嗎?

個人比較喜歡當池水是中國水墨畫留白的表現,這樣就可以一下子當它是浩瀚的江水,一下子當它是深山中的浮雲。這樣想像起來,種在兩座小島上的迷你松樹、青苔等,也化成更美麗的意象。


走出三寶院庭園,前往藏在深處的憲深林苑。綠油油的草坪上擺放好幾個日式大紅的茶席,每個人都微笑地看著同一個方向。順著他們的眼神看過去,面前以半圓弧度圍繞著茶席的一片櫻花花海。其實定晴一看,櫻花樹並不如第一眼所以為的多,但被背景青翠的綠襯托之下,加深了櫻花讓人憐惜的柔美。

 

 

 

醍醐寺 http://daigoji.or.jp/

 

林氏璧和美狐團三狐的小天地 http://kunghc.pixnet.net/blog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errange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